中国留学生的工匠精神 – 王浩

中国留学生的工匠精神 – 王浩

2016年意大利提琴制作大赛获奖的中国留学生

2016年5月15日,一年一度,由意大利国家提琴艺术协会(Associazione Nazionale Liuteria Artistica Italiana)举办的意大利国家提琴制作大赛,经过世界各国选手的精彩献艺和全球著名提琴制作大师的严格评选,胜利落下帷幕。勤奋的中国旅意学子又取得了骄人的成绩。王浩同学夺得小提琴金奖、中提琴金奖。周子贺同学则夺得大提琴银奖和风格奖。这个成绩让意大利安东尼奥.斯特拉底瓦里国际提琴制作学校(Istituto di Istruzione Superiore ANTONIO STRADIVARI)再一次被公认是名不虚传的世界制琴大师摇篮;同时,这个成绩也让意大利的制琴同行对中国学生的实力发出了赞叹!一直热心关注学生成长的驻意使馆教育处参赞罗平先生,得知学生获奖非常高兴,当天就委托他人向获奖同学转达他的祝贺,称赞学生的工匠精神。

意大利国家提琴制作大赛久负盛名,堪比提琴业的奥运会,为全世界提琴业和音乐界奉为圭臬。能够在此大赛角逐献艺的选手,制琴技艺与音乐素养已居世界前沿,称其为世界级制琴大师,也是呼之欲出的事情。一把意大利制琴大师的作品,通常价至几万、几十万元欧元,决非普通企业产品可比。

制一把艺术品级别的好琴绝非易事,因此意大利本国的提琴师都是从中学生开始培养,历经十几年、几十年磨炼造就的。王浩同学制作的第一把琴,整整用了一年时间。一把优质提琴仅表面油漆工艺,就要花费近二个月,经过三、五十次的反复打磨上漆,不能沾上一丝尘埃。雕刻琴头,从原木到雕成通常要十天时间。大小伙子天天抱着一块木头,时而雕刻,时而吹灰,仿佛是对初恋的情人倾诉衷肠。为提琴腔体合成之精妙所花费的功夫就更不用说。因为差之毫厘,音色索然。他常常为一条弧线,在一个琴角上花几小时、几天甚至十几天。也真正是有了这种精益求精,一丝不苟的唯美主义精神,一把把好琴才精妙现世。这种严谨、细微、唯美、精雕细作的制作方式就是当今倡导的工匠精神。

全意学联顾问方恩住先生去CREMONA看望中国留学生时就和他们详谈过。方先生说:学制琴必须先学工匠精神。螺丝、螺母这些紧固件虽然细微,但是以严谨闻名的德国工匠做出了坚固件的疲劳参数供全世界参照。这是一个巨大的工程,靠日积月累完成。今天有幸做大师的学生,和意大利同学站在同一起跑线上,就一定要克服心理障碍,每一个细节要反复做,做到位,才能成为今天的工匠,成为明天的巨匠。要牢记:他山之石,可以攻玉。

也许有人认为,留学生在欧洲参赛得奖时而有之,不足为奇。今天我还要告诉你,每位得奖学生都克服着不为人知的巨大困难。

得奖者王浩,国内师范学院毕业后来罗马二大攻读音乐专业研究生,学习一年后转到CREMONA学习提琴制作,27岁时用了整整一年时间,才完成第一把提琴的制作。在学习制琴的五年里,学校不提供任何奖学金。亲人支持和勤工俭学是他主要经济来源。其间发生他父亲中风住院,至今仍卧病在床。呀呀学步的女儿,全仗着当老师的妻子独立照顾。为了熟练制琴技艺,课余时间他都在大师们的制琴室工作,把所有的时间几乎都奉献给了所钟爱的制琴。他来意多年竟不曾去观光旅行。

得奖者周子贺,毕业于吉林大学音乐系本科,并在中央音乐学院获得硕士学位,现在是CREMONA国际提琴制作学校四年级学生。他母亲是下岗工人,父亲是一名普通司机。为了完成学习制琴,他就是勤工俭学,承受着从本科生、研究生变成技校生的巨大落差和压力。来意大利后与相恋7年,远在北京的女友才见过2次面,至今未能成婚。七年间,除接受资助出去旅游过一次外,把所有的时间都泡在制琴里。32岁1米82的他,长期弯腰制琴,背已微驼。

由此可见,我们得奖的学生,都是扛着常人难以忍受的压力,是具有工匠精神的大器晚成者。

这里我想引用卢泊辰《动听的弦律由此产生》中的一段话:“没有人可以控制生命的长度,但是可以决定生命的宽度与厚度。优秀人士生命之中总有一段时光,隐忍坚强;对热爱事物的静心坚守,对外在压力的默默承受。也正是因为独踱前行的过往,将未来的路点的更亮。”

求学于时尚之国,常被问道:为什么国内的品牌在罗马华人商店只销售几欧元、十几欧元,而类似的意大利品牌却卖几十、几百、上千欧元?其实只要细细分析就不难发现,时尚品牌从面料、颜色、设计、款式到包装都是精益求精,无可挑剔。也就是说每一个品牌都体现了工匠精神。正是这种工匠精神支撑着每一个品牌。

我们之所以不惜笔墨强调工匠精神,是因为时代在呼唤。中华民族的振兴需要它;祖国建设需要它;要有幸福的明天,你我也需要它。坚持不懈,今日小小的工匠定能成为明天的巨匠。

附图为意大利国家提琴制作大赛颁奖现场

附图为王浩同学小提琴制作金奖获奖证书

全意学联

发表评论